综合推荐热度 3.9
在线服务满意度 95%
在线问诊量 2597
话题:抽动障碍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精神心理科 |
抽动障碍研究进展 崔永华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儿童医院精神心理科崔永华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是一种起病于儿童青少年时期、以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神经精神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可伴多种共患病,部分患儿表现为难治性。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程长短的不同,可以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TTD)、慢性抽动障碍(CTD)以及Tourette综合征(TS),其患病率分别为5%~7%、1%~2%以及0.3%~1.0%。发病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5~10岁的儿童多见。 最新的研究表明TD可能是几种不同基因的组合以及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或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病理生理学上,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皮质- 基底神经节-丘脑皮层回路的参与,然而,主要位置和神经递质仍然存在争议。 Tourette综合征(TS)和其他慢性抽动障碍(CTD)的管理发生在多个阶段,一般从综合评估和心理教育开始。当抽动导致身体或心理社会障碍时,需要行为和药物干预(第二阶段)。深部脑刺激手术或实验性治疗代表第三阶段。行为治疗代表了积极干预的第一线,远程医疗提供了越来越大的潜力。虽然VMAT-2抑制剂看起来很有前景,但抗精神病药物和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仍然是抽动的一线药物干预措施。对于患有抽动症的医学难治性严重残疾患者,深部脑刺激是一种潜在的选择,但年龄和目标选择需要进一步研究。 抽动障碍预后相对良好,有文献报道,1/4 患儿在成年期抽动症状缓解,1/2 症状减轻, 1/4症状迁延至成年或终生。而预后多与其是否合并有共患病、是否有精神或神经病家族史以及抽动严重程度等危险因素有关。 |
|